政策新闻Policy News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政策新闻

奋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专业群

发布时间:2021-05-10 14:48:02

       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要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载体,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湖南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特色专业群建设,取得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从实践来看,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专业群,要找准定位,扎根中国大地,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要明确使命,培育一流人才,努力造就新时代“大国工匠”;要改革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激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担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定:“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载体,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2014年以来,湖南省统筹实施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计划,着力推动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办学,在全国率先启动特色专业群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院校布局形成服务区域发展合力、特色专业布局凝聚错位发展定力、特色人才培养范式激发‘芙蓉工匠’潜力”的省域职业教育特色发展道路,有力促进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了职业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为服务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从实践来看,湖南省坚持把专业群作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作为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专业群不是几个专业的简单拼凑,而是若干相关专业的组合,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其主要特征和成效是: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效益最大化、教师共同成长最优化、教学管理系统化,构建了人才培养共同体、专业群与产业链协同创新联合体。通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群,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一、找准定位:扎根中国大地,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也是办好专业群的核心要义。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群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要瞄准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有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衡量一个专业群是否具备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首先要看发展理念、发展定位是否瞄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和未来方向,是否深度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新征程,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群必须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重点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有效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


1.推进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制定专业调整规划,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撤销一些过剩产能、落后产能相关专业,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专业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提高专业集中度,重构学校特色专业体系,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构建深度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群。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群,重点建设、重点投入,以此带动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政府要加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群建设的指导和统筹,动态修订《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总体思路,优化区域专业布局,切实防止专业设置和专业群建设低水平重复。2020年,湖南省高职院校构建的专业群达到315个、新增专业点131个、撤销专业点54个,服务高端装备、绿色低碳、生物、数字创意、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点达到1514个,占专业点总数的81.01%,专业持续向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


2.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要深化专业群与产业园区、产业链知名企业的合作,推动校企共建专业群,实现园校一体、校企一体化发展。要充分发挥专业群的聚集优势,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和各类社会资源,形成校企共生共荣的职教生态圈。以专业群为基本单位,推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技术标准、高水平实训基地、员工培训中心等,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要充分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和服务功能,形成专业群整体推进、群内专业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局面。湖南省对接产业园区累计建设职教城5个,总投资达320.7亿元,总占地面积31.4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441.6万平方米,入城院校23所,园内企业5000家。新增国家级职教集团(联盟)6个,总数达20个;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10个职教集团(联盟)入围国家示范职教集团(联盟),数量排全国第三。首批建设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46家。湖南省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至2020年,校企共建产业学院151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12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6935个,较2019年分别增长33.63%、8.29%、13.28%。


3.着力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专业群为基本单位,校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孵化联盟,建设成果转化与孵化平台,着力解决产业转型升级中突出的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工艺等问题。组建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应用技术研究团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在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支持。湖南省高职院校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智能制造赋能、食品医药创优、军民融合发展、品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基础再造等“八大工程”,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至2020年,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累计达216个、技术创新平台413个;校企合作获得发明专利累计达482件、攻克关键技术难题985个、研发重要新产品1617个。


二、明确使命:培育一流人才,努力造就新时代“大国工匠”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造就一大批服务经济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群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专业群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群人才培养应达到以下要求:有理想信念,把学生培养和塑造成矢志听党话、跟党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新一代;有道德情操,把学生培养和塑造成矢志爱祖国、爱人民,坚定“四个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终生的新一代;有工匠精神,把学生培养和塑造成敬业、精益、专注、追求卓越的新一代;有精湛技艺,把学生培养和塑造成有扎实基础知识,过硬本领的新时代“工匠”;有创新本领,把学生培养和塑造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能够创新的新一代;有健康体魄,把学生培养和塑造成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新一代。


1.深入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校企共同研制科学规范、国际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适应产业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借鉴“双元制”模式,构建学生、学徒“双身份”,教师、师傅“双导师”,企业、学校“双主体”,企业、学校“双投入”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率先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探索群内跨专业选课和跨群选课,探索弹性学制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学分银行,促进学习者多样化成才。湖南省高职院校聚焦“湖湘工匠”培养,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2020年,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校达83.10%、专业达389个、学生达45044人。湖南省教育厅成立湖南省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抽查监测专家委员会,开展常态化抽查监测,全省试点高职院校占比达94.37%,共建有1+X证书考核站点151个、标准化考场584个,参与试点证书78个、学生58716人,参与考核人数10932人。同时,全省高职院校深入推进课证融通,基于1+X证书制度立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5项,对试点专业进行课证融通评价,确保将X证书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1+X证书试点专业达209个,参加1+X证书制度培训的专业教师达到2658人,开发课证融通的课程标准4092个。


2.深化专业群课程改革


      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思路,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开发理念,重视课程的价值导向和工作价值观培养,构建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加强群内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将国际通用标准、行业企业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促进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接轨。推进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小班教学、分组教学、项目教学。推进数字资源、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湖南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意见》,全面清理“水课”,全力打造“金课”。2020年,全省高职院校新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1 02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累计分别达33228门、595门、6门;全省实施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达9429门,比2019年增长28.69%;数字化资源总量达到1375.94TB,其中原创性数字化资源167.98TB;智慧课堂教学课时占比达47.62%;校级以上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达1853个,其中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8个。


3.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


      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以学生作品为核心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开展思想政治表现评价和体质、心理素质测评,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知识、职业技能、身心素质四个维度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对学生成长进行实时监测、诊断和矫正。湖南省持续实施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新设专业办学水平评价、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与题库评价“三项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职业教育重点项目申报、招生、专业设置挂钩,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连续2次不合格的专业,责令其暂停招生。2020年,评出优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07个、合格新设专业107个、优秀专业技能考核标准与题库212个;30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合格,其中,8个方案连续2次不合格,已责令相关专业停止招生。


三、改革机制:坚持创新驱动,激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群的第一动力。促进学习者高质量就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骨干专业群建设的根本目标。广大高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的发展理念,在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服务、民族工艺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重要领域产出领先成果,在领先领域产出重要成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人才队伍创新活力,以创新性的专业群领军人才为引领,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保障,加快建设创新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群内专业协同发展局面。


1.创新专业群发展机制


      要以优势专业为基础,明确专业群核心专业,发挥核心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内各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强化群内专业的集聚和共享,形成群内专业共同发展格局;创新专业群管理机制,探索以专业群建院系的管理模式,推进专业群实体化运作,赋予专业群一定的人、财、物自主权,明确专业群的职、权、利,实现共享效益的最大化和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专业群建设机制。湖南省率先提出专业群建设理念,实施示范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省本级财政累计投入20亿元以上,立项建设省级卓越职业院校61所、省级一流示范(特色)专业群262个,引导每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2~3个特色专业群,每所中职学校重点建设2~3个特色专业,打造了一批对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航空等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群,以及湘绣、湘瓷、湘菜、湘茶、湘旅等5大“湘字号”专业群。


2.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要通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责、权利、义务和激励制约措施,明确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组合式激励的具体实施办法,激发行业、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的内生动力;及时出台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或二级学院(专业群)具体实施细则,促进专业群与相关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建立健全校企常态沟通机制,骨干专业群建设要密切关注区域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实时跟踪职业岗位新的技术技能要求,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国内产业升级的新机遇,主动参与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推动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深化与行业领先企业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使专业群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技术创新的“孵化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推动专业群建设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201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对湖南产教融合5大工作任务24项具体任务进行了科学分工,全省各责任单位通力协作,全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在产教融合布局方面提出“两个结合”——推进“五个强省”、建设“四大体系”和“五大基地”相结合,与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相结合。意见在产教融合布局规划方面提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教融合同步规划;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强调企业与学校合作育人的双主体责任,支持校企合作开办、建设相关专业,共同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专门人才;在产教融合项目方面提出实施“湖南省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推动各级园区联动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平台,培育遴选产教融合示范企业500 家,在技术改造、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科学研究等项目建设上予以优先支持。


3.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强化高层次人才对专业群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对领军人才的倾斜支持力度,建立灵活、高效、规范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业专家和专业群发展领军人物。建立健全专业群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互聘互用机制,推进产业导师、技能大师和传统技艺传承人在骨干专业群兼职任教。以“四有”标准打造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着力培育跨专业、跨领域的创新团队,积极营造团结合作、充满活力的学术生态环境。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和“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竞争性人事管理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近年来,湖南大力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名师”“大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成绩斐然。2020年,全省高职院校有专任教师25694人,较2019增加1899人,其中新增“双师型”教师631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152人、高级职称教师208人;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师资培训经费5080万元,培训高职教师3240人,其中,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2669人、省级培训的教师571人;校企共建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增至1218个,到企业顶岗实践累计达30天的教师4165人,分别较2019年增长37.29%、19.42%;全省高职院校通过实施“芙蓉学者”“芙蓉教学名师”“湖湘青年英才”等计划,引进、培养的高层次领军人才达到956人,建立“名师”“大师”工作室503个、院士工作站14个,较2019年分别增加11.16%、13.03%、75%。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能力,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湖南高地,共同确立了“四个标杆”的目标:一是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道路,成为职业教育集约集群发展标杆;二是破除产教融合瓶颈,推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功能板块和新兴优势产业链,成为产教协同创新标杆;三是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成为铸魂强能育人标杆;四是发挥职业教育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支撑作用,助力湖南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成为服务区域创新发展标杆。围绕这一目标,湖南高职院校必须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精准办学定位、提升治理水平、夯实师资基础、深化办学内涵等方面跃上新的台阶。